倪进祥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图书馆文津学院特聘教授,安徽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南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 ...
个人简介

姓名:倪进祥

性别:男

民族:汉

籍贯:安徽

职业:书法家

      倪进祥,男,汉族, 1972年10月8日生于安徽无为。1991年入伍,专业技术6级。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高研班导师,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兰州大学书法研究所特聘研究员,西安空军工程大学客座教授,国家图书馆文津学院特聘教授,安徽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四川民族学院客座教授,南通职业技术学院客座教授。主攻章草、善长自作诗联。其作品30余次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家级书展,其中在《全国第五、六届中青年书法大展》中连续获奖,在《全国第八届全国书法大展》中获“全国奖”,在《全国第三届楹联书法大展》中获提名奖,并4次在全军书法大展获一等奖。出版个人专辑5部。1992年11月被国家民政部和总政治部评为“全国军地两用人才先进个人”,2000年被中国书协评为“全国首批德艺双馨书法家”,2008年被中国书协评为“中国书法进万家活动全国先进个人”,2009年被中国文联评为“全国送欢乐下基层活动贡献奖”,2010年8月被总政评为“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2016年被评为中国书画十大年度人物。两次荣立三等功,四次荣立二等功。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中国书法》、《中国书画报》、《书法报》、《书法》、《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报》等多家媒体有专题报道。

名家点评

光阴不可逆,韶华墨中藏

记著名书法家倪进祥先生

      每个时代、每种书体都需要有自己的代言人。举凡经典,注定要被反复临摹和阅读。经典的意义在于为有意识的生命体提供了起码两条实现自身价值的策略:一是不断锤炼个性与人性,使生命强大起来;二是毅然回归自然,超越有限。

      欣赏倪进祥先生的作品,总体感觉大致形成:世间凡能成就大器者,必定有一种宽广的胸怀,有一种包容一切的气概,既能观照民族文化,又能观照人类文化。他是少数几个能感动我的艺术家之一。作为当代书坛有作为的军旅艺术家,他原本饱读诗书,天分甚高,加之名师点拨,茅塞顿开,又有双馨斋全国书法诗联公益大讲堂的经历,并且一以贯之,自始至终,进行了十几年的教学和创作研究,培养百余名全国会员。

      作为一个书家,在倪进祥先生的创作里,崇尚化繁为简,剔!燥求逸,重诗情。这正暗合“意象千里”之理。也正因此,笔下之作,不计名望,只重作品。缘于他临习时不取其笔法、墨法;只鉴其法,取其意。这也是为什么在倪进祥先生作品中能感受到古意,却不见古之笔墨之因。

      而在情感指向上,倪进祥先生始终都难以忘怀那种曾经笼罩过往悠长岁月的浓郁的旧日文化氛围,因此,他的作品具有了文化传统韧性的延续和无所不在的表现支撑着他抵达纯美的诗意信念。应该说,这是一种‘清风弄月水衔山’似的诗意境界。他想通过这种表达,营造一种让‘游客’不忍告别的一处风景。就这个意义而言,倪进祥先生的这种选择无疑是高雅的,富于想象力的。他将对人生、对生活的交映参证,融会贯通;他把对书法、对文学的感悟诠释,超越晤对,都统摄、贯穿、浸润在心灵充分舒展的境界之中,便为自己那份高贵的精神理念寻找到一个坚实可靠的依托。

      而这恰恰印证了学习中国书法的关键之处,在于搞清哪些是文化传承,哪些为艺术表现,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也就是说,只有不偏离正脉,书写的意义才会不断增强,文化意味才会不断派生衍申,在传统文化的观照下才会出现一点“杏花消息雨声中”的创新意识。

      崇法却又不为法所束缚,倪进祥老师本着“人能用法,法为人用”的原则,不断进步,使自身的创作经历了三重境界:从传统书法到现代创作;从“写字不等于书法”到“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从“心不厌精,手不忘熟”到“旁通点画之情,博究始终之理”,究其点画之理,终改临碑帖貌似之习,自生“妙境”,一层境界一重天。

      字如其人,自古皆然,尤其对于书法作品。书法,是与书者的生命相通的,也最易直接感受到书者的气质。“书者,法象也,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象”之所出,乃在于笔,笔之所主,乃在于心。文字所承载的即是书者的最真实的情怀。 书法之法,贵在笔法的无穷变化。倪进祥先生解锁古贤先圣的笔法,有心追手临的磨砺付出,所以法由碑帖所授,可以写透正大气象。观其章草作品,无论扇面、条幅、对联、斗方小品,还是气贯长虹的长卷,都有着深山古寺般的拙朴与微茫。读其章草创作理念,仿佛驻足传统庭院中的一口老井旁,领悟着“万事尽如秋在水,几人能识静中香”的真意。倪进祥老师的创作思路是融今草于章草,入古出新。师古而不泥古,书风追求自家风貌。

      这种绿水扬波式的自我书写,白水激涧般的传道解惑,均为倪老师用心之所在。事关笔墨,他做到了个体小时代里的诗意突围。

      人类数千年的现实生活,重于有形有象,轻于无形无象。

      而倪进祥老师的书学很有些老庄的哲学意味。他不事张扬,不求功利,执着地钻进古代碑帖里,“守寂守寞”,上下求索。他的这种性格仿佛与生俱来。

      在笔者看来,文人毕竟离不开花开自在、流水行云的禅宗:墨即是色,色即是墨。如同国画的罩然,一层深过一层。倪进祥的笔下闪烁着有情众生里的佛性,那是梵风捻转、婆娑万丈生出的慧根。“须知千树万树,无一笔是树,千山万山无一笔是山,千笔万笔,无一笔是笔。无处恰是有,所以为逸。”也可以反过来表述,积极用心而不是积极用世,才能获得人格独立,进而有望体验凌绝顶而被风灌满胸怀的那一刻。

      人生的奋斗永无止尽。倪进祥先生将一如既往地向上攀登,直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直到“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直到“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事实上,他已经站在山上,他已经是一座“峰”了——光阴不可逆,韶华墨中藏,大道之行也。


大家大度 大善大爱

记著名军旅书法家倪进祥

      倪进祥是当代章草艺术领军人物之一,还是诗联高手,更是令人敬佩的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倪进祥自幼喜爱书法、诗文,且很有天赋,得到了当地书画家、诗人杨尚模先生的赏识,破例收为关门弟子。

      19岁那年,倪进祥怀着对军人的崇拜、对部队生活的美好憧憬和从军报国的满腔热血,参军入伍。虽然军营生活紧张艰苦,但他于诗书未曾一日忘怀,挤出时间更加刻苦研习。在艺术道路上,倪进祥特别注重字内功夫和字外功夫,书品和人品,艺术追求和人生追求的统一,力求做到“书中有文,书中有道,书中有人,书中有德”。多年来,他主攻章草,并从袁隆平种杂交水稻中获得灵感,试图把古代的章草和现代的今草“杂交”,发挥自己“三指单勾悬腕执笔法”,从而创作出当代人喜欢的新章草。于是在反复临张芝、索靖、皇象、智永等古代章草大家的名帖,借鉴于右任、林散之、王蘧常、沈鹏、马世晓等当代大家笔意的基础上,将古老的章草和现代行草杂交熔铸,用他的通俗说法就是用40%的章草基因、40%的今草基因加上20%自己的创意。在用笔上,他注重随意自然、简约空灵、平和高古,力求原创性,逐渐形成了别具一格、品味高雅的个性化书风。

      倪进祥的新章草既扎根传统,又富有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国当代章草创作的最新成就。他的书法善于取法,善于创造;跨古诉今,浑厚华滋;用笔不滑不涩,骨气洞达;结体变化多端,又不失持重。其作品取意高古,用笔空灵,注重原创性。在他强烈的艺术风格中,我们可以品鉴到他 开阔的视野和渊博的知识、鲜明的时 代精神和浓郁的诗书灵性,以及他无日不临池所积累的深厚功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倪进祥还擅作诗联。他在楹联、旧体诗学习上,亦显现出过人的悟性,并总结出一套易记易学的“诗联创作速成法”在全国推广,为弘扬国学做出了贡献。

      君子有成人之美,倪进祥有助人之德。入伍以来,倪进祥义务为军内外三千余名书法爱好者书信辅导一万余次,光邮寄费就花掉了五万余元。经他辅导,已有上千人加入省级以上书协,三百余人的书法作品入选“国展”,其中37人在全国各地书展中获奖。2016年,倪进祥充分利用互联网和微信功能,以微信建群、视频教学和微信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国首创了“双馨斋全国书法诗联公益大讲堂”,面向全国基层书法诗联爱好者,不收学员任何费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


挥毫落纸健如虎  腹有诗书气自华

军旅名家倪进祥书法艺术赏评

冯春宝

      倪进祥,1972年生于安徽无为,1989年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系深造,1991年入伍,现系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书协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解放军书法院艺委会委员、中国楹联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髙研班导师、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总后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

      倪进祥无疑是实力派中青年书家、军旅书家一面旗帜与标杆式人物。他以章草领秀书坛,是当今章草书艺的杰出代表。他的章草用笔简远空灵、雄浑遒劲、恣肆古雅;又因“第八届全国展”最高奖“全国奖”、第五、六届全国中青展连续获奖、四次“全军展”一等奖、四次荣立二等功的殊荣让人熟知;特别是他曾多次应邀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撰写嵌名联而名震军旅内外。确实人才难得。值得关注、值得期待、值得推介。

      倪进祥舍近而求远,以寻觅常人不敢涉足的章草,在热潮不断,新韵迭出,高手如云的当代书坛脱颖而出,确实是独辟蹊径,眼光独具。一是因为现存的章草经典法帖少;二是难学、难记、难出新。三是成功的比率低。当代比较成功的只有王蘧常、储云等。

      倪进祥的书法,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个性鲜明、风格独具、雄浑遒劲,具有强烈的视觉亲和力。他的章草以草隶笔意为之,笔势相连,笔意连贯,气畅韵足,结体奇崛,美而劲健,力厚骨劲。大体看来,章草于《平复帖》、《急就章》、《十七帖》诸经典得韵致,又兼取当代章草名家之新探求。可谓,厚古而不薄今,熔古而铸今、推陈而出新。

      章草,即是隶书的草写,是今草的源头。其主要特点是字形扁方,取横势,结体简约,虽有牵引勾连,但字字独立,并保留较多隶意。一脉相承,倪进祥的章草同样取横势,运笔沉稳冲和,得纵横自足之趣,结体简约、灵动、宽博,古雅奇伟,见申盘天成之妙,字字独立,却是寓雄于清,藏巧于拙,蕴道于技。运笔或正或斜、或放或纵。看似漫不经心,信笔纵横,实则胸有成竹,从力厚骨劲、天真烂漫之中弥漫着洒脱、恣肆、奇诡与练达。书风格调高雅,超凡脱俗。在依稀仿佛之中,能感悟到他的匠心独具。简言之,他把经悟解且深有领会后所把握到的物象之神,转而化为内在意象,以至外化为作品的形象之神。带给观赏者有细细品味、把玩的余地。这就是,寻常之中潜藏古拙,素朴之中蕴含妙理,浑厚之中弥漫着圆融。正所谓,大眼界出大境界,真实力出真魅力,大思路出大出路。这一切,无不使得他笔下作品意味深藏、意态古雅、意境简远。因而,与其说是先生的作品令人耳目一新,毋宁说是先生的艺术实践为当今章草艺术新开了一扇窗。

    “挥毫落纸健如虎”。倪进祥变幻莫测、空灵飘逸的章草,没有一笔不具古人面目,又没有一笔不显自我精神,充分让我们感受到章草艺术那种力与美的融合、刚与柔的和谐、巧与拙的统一。他笔下章草既有碑的拙势恣肆,又有帖的洒脱飘逸。即以碑为体,以帖为用,取碑之雄浑、古雅、劲挺,挟帖之清逸、灵动、酣畅。呈现出来的是风神独绝、气骨纵横的古风古韵;弥漫开来的却是“意态奇逸、气象浑穆、骨血洞达”与“萧散率真、趣多韵足、情态雍容”的相映成趣。观之,厚重而不乏酣畅之笔,古拙而不失恬静之韵,素朴而不无险绝之象。

    “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倪进祥扎根军旅,身处总部机关,又是新一届中国书协最年轻理事。可谓,威武阳刚、风清气正、德艺双馨,有为有位。而这一切都在素有“威武之师、仁义之师”之称的当代军旅大家庭之中不动声色、静静地发散着撩人的风姿。确实是内在修养的弥漫开来,是威武阳刚般尽情绽放,是绚烂在心、悠然在心、恬淡在心的毫无张扬的低调奢华。

      我们这个时代更需要黄钟大吕、金声玉振。倪进祥的书风便集中体现了这种审美情趣。纵观他的章草,其用笔之精微,结字之多姿,行气之从容与章法之和谐。无不彰显先生书风重内涵、讲细腻、求神韵、贵风骨的特质。章草线条浑厚遒劲,点画率意松散,素朴而舒展,如棉裹铁,劲健浑厚,活泼多姿,力追秦汉,自成一派。运笔稳实自如、从容淡定、笔墨精到;结字严谨而方正、雄壮而宽博、收放自如。

      常言道,书法至简,一笔、一纸、一墨、一线,足矣;书法又之繁,它被赋予了太多内涵,社会的、自然的、审美的、道义的。古语云:大道至简。此言在理。由此观之,倪进祥在提按使转之中一路写来,在抽象化了的点、画、线整合之中挥洒性情,显现出来的却是闲庭信步的从容,音乐般的韵律、抒情写意的笔墨情怀。其书法韵律之美犹如湖面泛起层层涟漪,由近而远,连绵不绝;又犹如拨动古筝想起的音符,琴瑟和鸣,余音袅袅;是那样从从容容、那样悠悠然然、那样如诉如泣。如此般清逸、率真、恬淡之韵,无不彰显了当代军旅艺术家博大胸襟、高雅情趣、豪迈情怀。

      品味倪进祥书法:时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之豪迈;时如清泉涓涓般的纾缓;时如一抹月光侵染着淡淡的情致。带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一种清清爽爽的流淌,一种可遇不可求的“低吟浅唱”的闲情逸致。

    “腹有诗书气自华”。倪进祥在谈自己创作体会时对记者说:“书法最高层次的较量,不是比作品的功力,而是比作品格调、品位和内涵”。古人讲“文艺双修”,一个出类拔萃的书家理当循此,以文养书,以书养文,从而渐臻“技进乎道”的境界。古代书家大都会做文章会做诗,而当今书坛中仅极少数书法家会自做诗联。比如,林散之、启功、赵朴初、沈鹏等既是学者、诗人,又是德艺双馨的书家。尤值一提的是,倪进祥先生便是这类学者型书家的忠实践行者。

      即兴撰联,早已饮誉军内外。如1994年7月8日,在全军两用人才书法成果展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军委副主席刘华清和军委张震上将、于永波上将等领导亲切接见了倪进祥时,他在一支烟时间内完成给刘华清上将嵌名联的创作。其撰联为“华夏千秋扬正气,清风万丈贯钧天”,刘华清看后开怀大笑,连连称倪进祥是个人才。他还给胡锦涛总书记撰联为“锦现宏图,万象和谐腾浩气;涛迎旭日,九州崛起振雄风。”最有气势的是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作的长幅楹联:“展五千年画卷,气势恢宏,规模盛大,赏万缶鸣雷,万焰呈祥,万象沸腾,显国力、振国威,奥运雄风惊世界;撼六十亿人心,构思独特,演绎神奇,望九天焕彩、九龙献瑞、九州崛起,铸民魂、长民志,鸟巢圣火耀苍穹。如此长联,平仄对仗,无一瑕疵,可见决非一日之功。

    “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倪进祥坚守传统正脉、推陈出新;坚持德艺双修、文墨并进。他曾说:“书法界的竞争,归纳起来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书法本体实力的较量;第二层次是书法家字外功夫的磨练;第三层次是书法家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的抉择”。当代一些书法家比较注重书法本体实力的积累和发挥,而忽视了第二、第三层次的修炼。“积学以储宝,酌情以富才”。倪进祥十分注重道德文化修养,坚持德艺双修,文墨并进。这一切无不使得他的书艺、对联寻常之中潜藏着精致,平实之中蕴含韵味,尽显当代军人之豪放与阳刚,在传统的关照下更见醇厚与雄放。因为先生深知,中国历代书法经典,哪个不是从文人学士的笔下流淌出来的。亦就是,书卷气是养出来的,而不是写出来的,纯粹的书法家是没有前途的。

    祝愿倪进祥一如既往地勇立潮头,宗法秦汉,传承经典,继续保持“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无愧于太平盛世的艺术精品来得以与古贤对话、与经典对接、与时代同行。


我对倪进祥的评价

解放军书法创作院院长李铎

      倪进祥同志很年轻,但是我们在一起交往的时间比较长了。他有几个特点。第一、聪明,脑子相当活,办事能力强,你若有事交给他办的话,相当放心。他能想到的都能想到,我们没有想到的他能想到,他脑子很活。我们想办的事情,他能办到,我们办不到的事情,他也能办到。

      正因为他脑子活,表现在书法上,他悟性强。学习书法除了勤奋以外,我总结的八字: “兴趣”、 “勤奋”、 “悟性”、 “个性”。我认为悟性至关重要。比方说,他喜欢章草。把古今章草帖拿来学习,他能够通过读帖悟进去,和帖上的字对话,这就叫作悟性。通过这种对话,了解了当年写章草的人是怎么写的、如何下笔的、结构是什么、特点是什么?好像当年章草的老师就在跟他对话,这就叫做悟性。他的领悟力很强。有的人光看、死读、死临,但不知道为什么,只知道是什么。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倪进祥就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的章草写的不错,在第八届全国书展上,他的作品“以古为师随机而变,潜心悟道得意忘言”,既是他的自撰联,也是他的参赛获奖作品,确实写得不错。不错在什么地方呢,章草和行书、行草是不一样的,用笔方法也是不一样的,结构也是不一样的。他学了章草,他又从章草里面冒出来。他入进去、能冒出来。这是学帖的人,必须做到的一个至关重要的一点。所以,他写出来的章草既有章草的味道,又出于章草的范围、特点。有自家的面貌和特点。这就是他的可爱、可喜之处,所以,他就能够获奖。他能取得成功,原因就在于悟性超人。

      那么,从他学书的经历和前景来看,应该是看好的,是大有发展的。我也要给他提出一条建议,这个同志很聪明,很好学,能够自己作诗。他获奖作品的对联,大多是他自己撰的。在楹联创作上,他虽然年轻,但还是有功底的,诗词作的也比较好。多方面都比较好,受表扬、受鼓励、得奖励,这是一个好的事情,应该时时处处把这当成一种鼓励,不能当成一种骄傲的资本。我的告诫,对他的发展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韵味  格调  境界

第五届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

      在书法艺术的世界里,韵味、格调与境界是评判优劣不容忽视又难以捉摸的重要因素,无数醉心书道的初学者、爱好者,寒暑不辍、孜孜以求,却入室无门、效果甚微。为发掘和推介书家韵味绵长、格调高雅、境界高远的书法艺术创作成果,促进书法艺术创作与交流的繁荣、深入。为甲辰之春这个特别的春月呈现一场独具风貌的笔语墨香。

      即将推出的这些书法作品,各有千秋,书法家们以他们特殊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直觉,创作出了形态不一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的书法版图上,树立了其守正创新的独特坐标,形成了神采各具的不同风格。他们既继承传统,又创新求变,在深厚的传统功底之上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才情与风采,可谓:柳荫路曲,流莺比邻;超心炼冶,绝爱缁磷;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欣赏这一幅幅精品佳作,能让人从不同的韵律线条之中体悟到精妙绝伦、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相信通过阅读书家这些呕心沥血之作,有心人可从中管窥书家一路走来的源流、师承,体悟他们在不同境况下的心路、情怀……概而言之,这也正契合了本届邀请展的初心和宗旨:既是名家书法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各位书家百家争鸣的一种有效方式。

作品欣赏






词条标签: 倪进祥    
郭春梅--大百科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