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可立

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武汉市文史研究馆员,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
个人简介

姓名:孔可立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许昌人

职业:书画家

      孔可立,字繁儒,笔名孔融,男,汉族,河南许昌人,号知勚斋主。至圣先师孔子第七十四代孙。1948年出生于广西桂林,祖籍山东曲阜,孔子第74代世孙。当代著名书法家,国家一级书法师。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首届书法艺术专业毕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考古与鉴定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教授,武汉市书法家协会顾问,武汉市文史研究馆员,湖北省优秀政协委员。

      作为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孔圣后代,孔可立先生自信、自强、自修、自尊、自省,入世而不媚俗,心境平和但始终炙热,几十载如一日致力于对书法传统的传承、突破与创新。他豁达、睿智、讲究生命内涵,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与古人“聊”,和圣贤“侃”。孔先生从事书法艺术研究与教学40余年。初师鲁颜公,后潜心金文、石鼓、小策、两汉隶书及魏晋六朝摩崖石刻,他不仅广搜博采,通碑融帖,而且还取精用宏,师古翻新,与时俱进。

      孔可立书法功力深厚,法度严谨,高古典雅,苍利隽秀,动静相生,形神兼备,个性鲜明,独步一溪。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上海朵云轩,香港艺术中心,孔子研究院,新加坡,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书法作品展三十三次,上海交大,湖北美术学院,华中师大,首都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军事经济学院等各大院校教学讲座,出版专辑二十二册。中央电视台及海内外多家电视台摄播专题片九集,各大名胜古迹。楼堂宗祠,寺庙道观,纪念馆所刊刻收藏。

      孔可立先生继1994年上海朵云轩个展之后,又一次在上海举办个人书法艺术展。在此次展览中民众、藏家及各界人士将欣赏到孔先生近年来创作的150幅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书法作品,其中3幅八尺对联更是少有的精品力作。上海嘉定文风鼎盛,人杰地灵,“吴中第一孔庙”就坐落于此。这里的各种艺术展览应接不暇,社区文化活动欣欣向荣。


学术评论文章

孔可立书法读后感

·刘纲纪·

      吾国书学,源远流长,蔚为大观。至清代后期,阮元著《北碑南帖论》,包世臣著《艺舟双楫》,分言碑学与帖学,并以碑先于帖,东晋钟繇、王羲之诸人之帖皆由碑之写法演变而来,唐人学钟王之帖作书亦与碑有关,概莫能外。此说为中国书学史上之一大进展,由是尊碑之风大盛。继仓氏之后,康有为著《广艺舟双楫》,畅论尊碑之旨。除秦刻石及汉碑外,详述魏晋南北朝诸碑,尤尊南碑及魏碑,激赏其无美不备。虽然仓氏及康氏均对唐人书法成就多所贬抑,不免偏激,而其言实在教学书者广开眼界,取法魏晋南北朝诸碑而自创一体,不为唐人所囿,终生寄唐人篱下,局促无所成,用心亦甚可嘉。观吾国书法,先有甲骨文,次有铸于钟鼎上之金文,秦初始有刻于石上之石鼓文。自秦始皇统一六国,李斯于峄山泰山诸名山刻石以颂始皇之德,于是立碑刻石记功之风兴焉。汉承秦制,亦以碑刻石记功,惟书体则由秦之小篆一变而为隶书,且穷极隶体之美,开书法史之新篇。汉世名碑迭出,至东汉而极其盛。要之,书法用于刻石记功,打开吾国书法创造之广阔天地,其功甚伟。由是书家辈出,各显身手,令人目不暇给,非前代可比矣。至于帖之始,余以为当源于战国时之简帛书,自东汉发明造纸,始有书于纸之帖,如东汉时人陈遵,给人书信,以其书法甚美,得之者皆珍藏而欣赏之。至东晋,纸更易得,加之晋禁立碑,故出于纸上之帖骤然兴焉。然钟、王楷书之写法实源于魏碑,行草则源于汉世。盖魏碑虽尚有隶意,实已由汉隶转为后世之楷书。其用笔融会篆之圆笔与隶之方笔,方圆并用,结体亦因之突破隶书之约束,较隶书更显自由而多变化。后世所说永字八法,此时均已具备,与隶书有别之楷书之美于兹宣告确立。观现存张猛龙、元倪、张黑女墓志可知矣。楷书既立,八法具备,则行草必随之大进无疑焉。又晋虽禁立碑,然边陲之地云南仍有立碑者,如其地发现之爨宝子碑即为不可多得之名碑。其用笔结体亦已由隶书转为楷书,惟用笔则隶意尚浓。

       吾国当代书法,以二王帖学及唐碑为主,虽有少数书家攻习甲骨文及金文,而于碑学,则除汉碑之外,罕有深研魏晋南北朝诸碑者。此实为吾国当代书法创新资源之一大缺失。孔可立先生碑帖兼能,而尤致力于碑学。数十年来,遍临汉魏晋南北朝诸名碑。心摹手追,孜孜不倦,可谓当代书家中碑学之传人矣。孔氏于诸碑中,又特喜爨宝子碑。此碑康有为评为朴厚古茂,奇姿百出,甚是。孔书师其意,又益以汉碑之法用之书《千字文》等作,既得其“朴厚古茂,奇姿百出”之风,又更显平正精密。观其用笔,厚重挺拔而不迟滞,结体则长短粗细疏密无不精当。诚如仓世臣于《艺舟双楫》中述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之言“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尝计白以当黑,奇趣乃出”。余甚叹赏,以为此种境界,当代书家中实不多见也。孔书粗笔之作,多师爨宝子碑,细笔则取法魏碑中用笔较细者,复益以篆意,痩硬而有飘逸之致,自创一体。虽为楷书,然非唐楷,如康有为所言,“不寄唐人篱下”。其所书老子《道德经》及《孙子兵法》,为此类作品之代表。孔氏又曾反复临写汉魏名碑多种,既得其风神,又复自出机杼,不以酷肖为能事者也。孔氏于篆书亦大有成就,篆法精谨,而笔势飞动如草书,其所书长文诸葛亮《出师表》可为此类作品之代表。后又曾临石鼓文,则与前所作篆书异趣,予人以古朴肃穆之感。虽不及吴昌硕临本气势雄强,而篆法一丝不苟,行笔圆转流畅,或更能得石鼓之意态耶?孔氏非不能作雄强之笔势,盖不欲以此临石鼓耳。余于今年首次参观孔氏书展,许其为当代卓然自立之书家,故写出所得印象,以俟知者,或于当代书法之研究与创新不无小补焉。

       公元二千零一十二年七月十五日刘纲纪草于武大珞珈山之勉斋,二十七日稍改书之。年老腕弱,不成书也。

名家点评

吴惠良(当代文化名人):

      孔可立,国家一级美术师。系中国当代著名书法家、篆刻家、书画鉴赏家。已出版《孔可立篆弟子规》《孔可立书四体心经》“写广大人民群众喜欢的作品,做对人民有益的事情,”是孔可立老师信守创作原则。孔可立的书法创作注重时代旋律与人民精神需求的表达,内心始终被浓烈的爱国爱民激情所充满,非常注重习碑临贴,通过自己的思考与艺术探索实践,对书法的传统框架与书写范式加以突破,以实现自己在书法艺术上独特的创造与表达。孔可立书法结体气势开张,同时又新奇而有韵致。在粗与细,虚与实之间,呈现出的是彼此的关联与笔势上的呼应。如《晨课心经》《书法古诗四条屏》颜体楷书。作品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磅礴,颇具“颜筋柳骨”的风格。在线条的起落移动中灌注一腔豪情,在笔墨的动势中洋溢着生命的颂歌,借助四首古今吟浦的多诗,营造出潇洒磊落,古朴高雅的书法意境,是一幅深刻,隽永的楷书精品,每幅书法作品都闪耀艺术的光芒,甚称精品,极具收藏价值。


作品欣赏





词条标签: 孔可立    
吴惠良--大百科主编